《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》
一个被皇帝临幸一夜就遗忘的女人,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太后,薄姬的故事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。
二嫁之女,命运多舛薄姬是私生女。
她父亲姓薄,吴郡人,在秦朝时与魏王宗室女魏媪私通,薄姬出生后不久,父亲死在山阴,母女相依为命。
秦朝末年,天下大乱,六国贵族纷纷起兵复辟,魏国宗室魏豹自立为魏王,魏媪看到机会来了。
展开剩余91%她带着女儿薄姬去找许负,许负是当时最有名的女相师,给人看相从不出错。
许负仔细端详薄姬的面相,说出了改变历史的一句话:"当生天子。"
魏豹听到这个消息,兴奋得睡不着觉,他以为自己要当皇帝了,立刻将薄姬纳入王宫,宠爱有加。
魏豹想错了。
楚汉争霸期间,魏豹最初跟随刘邦攻打项羽,听到许负的预言后,他觉得自己有皇帝命,背叛了刘邦,转而与项羽结盟。
刘邦大怒,派曹参率军攻打魏国,魏豹兵败被俘,很快被杀,薄姬作为战利品,被送到汉王宫中的织造府做织工。
一个王妃瞬间沦为宫女,薄姬没有哭泣,没有抱怨,她默默在织造府里纺纱织布,等待命运的下一次转折。
后宫透明,一夜之恩刘邦偶然来到织造府巡视,他看到薄姬容貌清秀,身材窈窕,下令将她调入后宫,薄姬从织工变成了妃子。
地位提升了,待遇却没有改善。
刘邦后宫美女如云,戚夫人、吕雉争宠激烈,其他妃嫔也各有手段,薄姬入宫一年多,连刘邦的面都见不到,更别说侍寝。
她在后宫就像透明人,太监宫女都敢对她呼来喝去,薄姬从不反抗,默默忍受一切。
转机出现在成皋灵台。
这天刘邦心情不错,召来管夫人和赵子儿陪伴,这两人是薄姬在魏王宫时的闺蜜,三人曾约定:谁先富贵,不能忘记其他人。
管夫人和赵子儿见面后,想起这个约定,相视而笑。
刘邦好奇地问:"笑什么?"
两人将当年与薄姬的约定说了出来,刘邦听后,内心忽然涌起一股怜悯之情。
当天晚上,刘邦召见薄姬,薄姬进宫后说:"昨夜我梦到苍龙盘踞在肚子上。"
刘邦大喜:"这是贵相!我成全你。"
这是薄姬唯一一次侍寝。
怀孕后,薄姬生下儿子刘恒,刘邦给儿子取名,却再也没有召见过薄姬,母子二人在后宫继续过着透明的生活。
刘恒八岁时被封为代王,薄姬成了代王太后。
刘邦死后,吕后开始清算,她将刘邦生前宠爱的妃嫔全部关押,不准出宫,戚夫人被做成"人彘",死状惨烈。
吕后看到薄姬,想了想,挥手说:"滚吧。"
薄姬带着儿子离开长安,前往代国,她的不受宠救了自己一命。
代国岁月,母子情深代国在今天的山西大同一带,这里是汉朝的边境,经常受到匈奴袭击,条件艰苦,远离繁华。
薄姬却过得很开心。
她终于摆脱了后宫的勾心斗角,可以专心教育儿子,薄姬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刘恒身上,她教他读书识字,教他做人的道理。
刘恒生病时,薄姬亲自煎药,每次都要先尝一口,确认不烫嘴才喂给儿子,刘恒成年后,薄姬生了一场大病,病了三年。
刘恒日夜守护在母亲床前,衣不解带,目不交睫,汤药必须自己先尝过才敢给母亲喝。
这个故事后来被编入《二十四孝》,名为"亲尝汤药"。
薄姬在代国还做了另一件事:传播先进技术。
她将江南的种棉、纺织技术带到北方,白天在田间教村民种棉花,晚上教妇女纺纱织布,冬天河水结冰,她教村民在池塘里染布。
当地百姓很感激薄姬,她没有高高在上的太后架子,经常下田干活,和农妇一起纺纱。
代国在薄姬治理下,经济发展,民风淳朴,刘恒也在母亲的教导下,养成了仁慈宽厚的性格。
母子二人在代国过了十七年平静生活。
这十七年里,长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吕后专权,诛杀刘氏宗亲,扶植吕氏子弟,朝野上下人心惶惶。
薄姬和刘恒远在代国,置身事外,她的不争不抢,再次救了母子二人。
君临天下,荣耀两汉吕后死了。
大臣们聚在一起商议立谁为帝,太尉周勃、丞相陈平等人商量后,决定诛杀吕氏集团,重新选择刘氏子弟继位。
候选人有好几个,刘肥的儿子们在诛灭吕氏的行动中立了大功,呼声很高。
丞相陈平说:"代王刘恒仁慈善良,他母亲薄氏也是仁德之人,外戚势力薄弱,不会威胁朝政。"
周勃点头同意:"就是他了。"
使者快马加鞭赶到代国,宣布朝廷决定。
刘恒听到消息,第一反应是不相信,自己既不是嫡子,也不是长子,凭什么当皇帝?
他召集代国的大臣商议,郎中令张武反对进京,说这可能是陷阱,中尉宋昌支持,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。
刘恒拿不定主意,去问母亲薄姬,薄姬想了很久,说:"去占卜吧。"
占卜结果是大横卦,大吉,薄姬说:"去吧,富贵险中求。"
刘恒还是不放心,派舅舅薄昭先去长安打探,薄昭回报说确实是真的。
刘恒这才启程前往长安。
路上,他连续推辞了五次,每次大臣们劝进,他都说自己德薄,不敢承担重任,直到确认没有陷阱,刘恒才接受皇位。
登基当晚,刘恒下令处死了吕后立的少帝和他的几个兄弟,政权交接完成。
薄姬从代王太后变成皇太后。
她没有因为权力而得意忘形,相反,她更加谨慎小心。
朝臣请求册立皇后时,薄姬主动提议立窦漪房为后,窦漪房是刘恒的宠妃,已经生了太子刘启,薄姬的举动让朝野上下刮目相看。
薄姬还展现了过人的政治智慧。
周勃年老后被人诬告谋反,刘恒听信谗言,将周勃下狱。
薄姬得知消息,直接冲到朝堂,当着文武百官的面,她抓起头巾朝刘恒扔去,大声说:"绛侯手握兵权时都没谋反,现在没了兵权反而要谋反?"
刘恒立刻醒悟,赶紧释放周勃,恢复他的爵位。
这件事救了周勃,也救了汉朝,后来"七国之乱"爆发,正是周勃的儿子周亚夫平定了叛乱。
薄姬的政治眼光比儿子更准。
在薄姬的影响下,刘恒推行仁政,他减免田租,从十五税一降到三十税一,后来干脆全免了十三年,徭役从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,废除肉刑,释放连坐。
经济快速发展,史书记载:"京师之钱累巨万,贯而不可校。太仓之粟陈陈相因,充溢露积于外,至腐败不可食。"
国库的钱多到串钱的绳子都烂了,粮食多到仓库装不下,堆在外面都发霉了。
这就是著名的"文景之治"。
薄姬活着看到了孙子刘启继位,她被尊为太皇太后,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正式记录的太皇太后。
薄姬去世后,没有与刘邦合葬,她选择葬在儿子刘恒的霸陵附近。
两百多年后,东汉光武帝刘秀追尊薄姬为高皇后,这个在刘邦后宫默默无闻的女人,最终获得了皇后的尊号。
薄姬的一生证明了一个道理:不争不抢的人,往往笑到最后。
她被刘邦临幸一夜就遗忘,在后宫受尽冷落,正是这种边缘地位,让她躲过了吕后的清算,保全了性命。
她在代国的十七年,看似与世隔绝,实际上在培养一代明君,刘恒的仁慈品格,直接源于母亲的教导。
她的政治智慧,在关键时刻拯救了汉朝,如果没有她救下周勃,就没有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,汉朝可能早就分崩离析。
从魏王妃到汉朝太皇太后,薄姬见证了从秦末乱世到汉朝盛世的历史巨变,她的光芒,照亮了汉朝四百年的基业。
一个不受宠的女人,成就了一个时代,这就是薄姬的传奇。
发布于:山东省什么地方可以股票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